国旗下讲话——家校合力

各位老师、同学:

大家上午好!

我是来自IB2502的戴昱涵。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“家校共育 携手同行”。

教之有道,则人才济济;风俗丕丕,而国以强。教育是国之大计,民生之本。时代的发展改变了太多固有的社会模式,教育也不例外。如今,我们的成长教育包括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,且三者互相影响,缺一不可。

也许大家会想,家校合力是一个距离我们很遥远的话题,因为它基于的对象是家长与老师。但事实上,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我们更好地收获教育并成长。

梅根霍尔是圣保罗学校的一名科学教师,她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自己通过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,帮助了一位内向的学生敞开心扉。故事是这样的,在一次高空绳索体验课程中,一位同学在梅根为他拍照时说:“我曾经希望这个课程是开心的、美好的。但从来没有人让我离开我的舒适区这么久且这么远过。”并展现出自己的消极情绪。事实上,他筹集了整整一年的钱才得已参加这个课外项目。但在最后一刻,他似乎向梅根表现出自己不愿意参加这次旅行。于是梅根给他的父母发了一份电子邮件,询问他们是否知道些什么。他的父母告诉梅根,男孩非常害羞,他担心自己会因为没有认识的人而在旅途中感到孤独和无助。通过建立父母与老师之间的正向关系,梅根了解到男孩的情况,便可以立即作出反应,以自己多年的经验帮助男孩克服内心的矛盾。最后,梅根说道:“你不敢相信。男孩在距离地面几层楼的高度完成了绳索课程;甚至突破自己,敞开心扉——当面临问题的时候,他可以主动与陪同老师对话,并提出解决方案。最不可思议的是,当大家围坐在篝火旁时,他也勇敢发言,甚至让所有人开怀大笑。”通过家校合力,男孩心中断裂崩塌的社交桥梁在老师的帮助下重新建起。

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,家、校、生三者都应该对“家校共育”的实现付出自己的努力——老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,寻找每一位学生的苗头,并及时与家长沟通。是优点就不间断地扩大影响;若是缺点就应当引起家长的重视,并与家长配合教育,帮孩子及时改正。而对于学生来说,我们应该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,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向老师明确自己的需求,而在家校合力共护学生成长的过程中,明晰自己获得了什么,自己应该怎么做,并听从建议、付诸行动。

心中的微光,是梦想出发的地方。风雨多经人不老,关山初度路犹长。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有老师辛勤的教导,也有家人温暖的陪伴。不论路再长、山再高,只要我们内心深处有着对自己未来的期望,携微光前行,锲而不舍前进,就会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。协同共育应始于家庭,重于学校,终于社会。只有家庭、学校、社会三方合力,共促教育发展时,教育方能以蓬勃发展之劲,为学生成长助力。

我的演讲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的聆听。